来源:法务之家(ID:law114-com-cn)
投稿作者:刘海律师,法律业务电话:15250363176,执业于江苏润众律师事务所。领域为民商事经济纠纷、知识产权、刑事代理辩护及常年法律顾问业务,尤其擅长房地产领域合同纠纷的诉讼业务。
2)或者,通过法院起诉,获得离婚判决书或者离婚调解书。注:当事人在法院领取了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后,就不需要再去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离婚证,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具有与离婚证同样的法律效力。
4、成年子女在什么情况下,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的权利?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可以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因此,高中毕业之后,父母无继续支付抚养费的义务。1)配偶确实患有重大疾病(参考《母婴保健法》规定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及有关精神病等三类疾病);
4)一方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向法院提出撤销婚姻。1)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2)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担的债务约定由其中一方负担,且相对人知道的;
3)夫妻一方婚前所负担的债务,且该债务未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4)夫妻一方从事赌博、吸毒等犯罪违法活动中所负担的债务。3)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担的债务。
不一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设置不超过3个月的冷静期。在冷静期内,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开展调解、家事调查、心理疏导等工作。冷静期结束,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双方当事人。因此,原则上在诉讼离婚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设置不超过3个月的冷静期。在冷静期内,法院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查明案件事实情况,以便对判决离婚提供事实依据。但是对于有家庭暴力等情形的,法院不应当适用离婚冷静期制度,以避免受害人持续性受到家庭暴力的伤害。
2)已满2周岁的子女,以协商为原则;协商不成,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3)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应当尊重子女的真实意愿来判决。
10、如何适用“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法定离婚事由?分居必然无法共同生活,而共同生活包括夫妻生活、经济合作及履行夫妻义务等方面,即夫妻之间不再互相履行夫妻义务,包括停止性生活,经济上不再合作,生活上不再互相关心、互相扶助等。但是并不必然以该理由就会导致法院判决离婚。法院判决离婚的主要依据是夫妻感情是否破裂,而认定感情破裂要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可能等方面综合判断。
11、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其中,孳息分为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按照原物的自然规律而自然滋生和繁衍的新的独立的物。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法定孳息,是指物依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产生的孳息,例如存款利息、公司股权分红、房产升值等。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自然增值,是指在财产所有人拥有的财产因所有人以外的变化因素的存在而出现的价值增长状态,即财产发生变动而产生的收益并非来自于夫妻一方个人的行为因素,而是来自非其本人因素而产生的价值增长。
对于离婚双方未经协商或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其中一方要求变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机关可以拒绝受理;对一方因向公安机关隐瞒离婚事实,而取得子女姓名变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复子女原姓名且离婚双方协商不成,公安机关应予以恢复。父或母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者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恢复原姓氏。13、对于期房,法院能否对房屋所有权归属作出判决?离婚时双方对期房归属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法院一般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就上述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诉讼。15、对于夫妻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且以其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贷款的房屋,该如何分割?原则上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法院可以判决该房屋归不动产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对于婚后共同还贷的款项以及相应的财产增值部分,由不动产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图8:主流算法)
↓↓↓等待您的品鉴↓↓↓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文法律门户网站,
一个独立思考的自媒体,
一个独特视角审视中国法治的平台。
喜欢这些↓↓文章,点击阅读:
▶▶《民法典》:定(订)金一字之差,有何不同?
▶▶《民法典》:“好意搭乘”出事故,谁担责?
▶▶关于离职证明的3个法律要点
▶▶2021《民间借贷新规》:必知6大法律要点
▶▶最高法:父母抵押其未成年子女名下房产的行为,原则上应认定为无效